目前分類:2017年2月 (2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「老師到底是什麼?」
 
特別是近年來,我經常聽到很多的人被叫作「老師」,也聽到很多的人自稱「老師」。我做個猜想,如果在繁華鬧區向人群撒出一把石子,喊「唉喲!」的人超過三成會是老師。
 
老師到底是什麼?老師有個天經地義的任務,就是在講台上告訴學生:「跟著我好好學,我講的是真相。」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已知事物的束縛」
 
人們在生活與工作上,習慣重複「經驗」已知事物。
 
經驗代表已知的一切。已知的經驗當然有它的價值,它讓你輕鬆的運作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得重複的事情,而令你能輕鬆的過日子。能想像一下缺乏生活經驗的生命嗎?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什麼是NLP?」
 
我在公共媒體接受訪問,訪問後聽眾詢問一個問題:「到底NLP是什麼?」近百年來,不同的心理學派創製了很多不同的心靈療癒模式;其中有一種模式就是 “NLP”。
 
NLP是神經語言規劃(Neuro-Linguistic Programming)的簡稱,又譯作神經語言程式學。你單聽這個名稱,絕對不清楚它講的是什麼。神經語言程式學(NLP)是一套綜合心理學、神經學、語言學與人類感知,而組合的心靈與行為療癒的技術。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靜心的終南捷徑」
 
不過對靜心初學者有個終南捷徑;靜心初學者在學習靜心時會不易放鬆平靜,而且充滿思想;他可以利用「潛意識對話DIY」做為深入靜心的敲門磚。因為當他被動耹聽「潛意識對話DIY」後,身心靈會極易達到放鬆平靜,思想極易放下。
 
當靜心初學者能輕易達到放鬆平靜與放下思想時,他可慢慢放下「潛意識對話DIY」,開始去經驗靜心。一般在使用「潛意識對話DIY」約三個月之後,可開始練習靜心。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靜心如何無念呢?」
 
許多人經驗靜心有個很普遍的迷思,它來自於對靜心這個字眼的錯覺。
 
靜心這個名詞取得不好,因為由名稱顧名思義,以為靜心講的是要讓心安靜,而這個想法卻是一個錯覺。就是因為這個錯覺,促成很多初步靜心的人嘗試不久後就灰心的放棄了。因為他錯以為如果要靜心,得放下焦躁與擔憂,轉為安靜。但剛學習靜心者的內在,本就充滿了焦慮,他在靜心時根本連三分鐘的耐心都沒有。當他在靜心中嘗試安靜但辦不到時,他就放棄了靜心。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靜心有什麼效果?」
 
往下我將討論靜心的效果。我所認定的靜心效果,部分來自於靜心者的靜心經驗,部分來自於科學研究,部分則來自於我個人的靜心體驗。
 
靜心在低頻腦波的內觀下所促成的身心放鬆寧靜與放下思想,是調適身心靈的良方。它可能為你促成下列的身心靈提昇:

  • 增強身體免疫能力
  • 預防或改善呼吸道、頭痛、胃痛、神經系統等疾病。
  • 協助身體放鬆、心靈平靜
  • 舒緩擔憂、恐懼和痛苦等情緒
  • 放下貪念、嫉妒、依賴、渴望等執念
  • 改善思考模式、習慣、性格和行為
  • 協助留在當下
  • 提高工作能量、信心
  • 提昇記憶力、思考力
  • 開啟更高生命智慧
  • 提昇心靈自由
  • 協助開啟直覺力、與創造力
  • 開啟內在既有的愛與仁慈
  • 協助開啓覺知生命真相之門

我猜很多對靜心有趣的人會詢問一個問題:「到底靜心對身心的效果是真實的嗎?」用思想去分析它很難找到答案。願意的話,不妨直接用實驗去感受靜心的效果吧。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仰賴上師的教導」
 
很多人對學習靜心沒有信心,不相信自己可以獨立成就它。他們總喜歡從別人那裡得到啟蒙。他感覺靜心是個困難的專業技巧,像是學習打高爾夫球,或者學習開車,必須有個老師教導才能學的好。
 
85-1.jpg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迷戀靜心的美妙經驗」
 
許多人會迷戀靜心,樂此不疲,因為他們在靜心中會經驗到無可言喻的美妙情景;像是感應到靈異現象、脫體經驗、神、菩薩、佛陀、天堂或西方極樂世界。由於靜心中這些現象是如此真實,甚至於還是彩色3D的,他們會將這些經驗認定為實相。
 
84-1.jpg

 到底這些靜心過程中所經驗的情景是實相?還是幻象?這個問題不易回答,但不排除部分的這類經驗,可能是自我催眠下所投射的幻象。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靜心如何放鬆呢?」
 
我看過一個電視節目,該節目會邀請來賓表演唱歌,然後給予評分。這個節目的主持有個習慣,當他發現來賓緊張時,他會對來賓說:「不要緊張」。
 
我們內在的潛意識有一個很有趣的特色,當它聽到言語中負面的言語,比如說像是「緊張」,不管它聽到的是「不要緊張」或者說「緊張」,它呈現的反射都是呼應「緊張」而已。在文字表達中,「負」「負」得正,但是在潛意識的呼應中,「負」「負」並不等於正,它聽到的就只是「負」而已。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靜心不是一門功課」
 
很多人認定靜心是一門心靈的功課。這個答案既錯也對。
 
錯的是:
「靜心不是一門功課,因為任何所謂的功課,都是思想引導的。」當你認定靜心是一門功課時,那你靜心時會不自覺的邀請思想主導靜心,這當然是個明顯的陷阱。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靜心不能擁有企圖」
 
各位可記得在生命活動中,不管進行行動時的心念是什麼?是愛心也好,或者關切也好,但心念背後經常隱藏著某種另類的企圖心。
 
舉個例子來說明。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靜心到底是什麼?」
 
許多人都知道靜心,但並不是真正很清楚靜心真正是什麼?很多人從靜心表面的字義上解讀,會認定靜心就是靜靜的坐著,閉上眼睛,慢慢地讓心寧靜下來。這個多數人認定的定義其實是「似是而非」,並非真正的靜心。
 
真正的靜心定義是:「凡是能透過任何方法,促使身體放鬆、心情寧靜與思想停止,而令腦波在阿法波下去觀照內在世界時,這種方法就可稱之為靜心」。用另外一個方法解釋也許更容易理解,它就是:「在無念下觀照身體內在與外在的現象。」
 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為什麼靜心很熱門?」
 
在現代靜心很熱門,很多人都在做靜心。如果在華納威秀抓一把石頭隨機丟出去,我猜被打到的人,至少二至三成或多或少都接觸過靜心。
 
一些佛教寺廟也配合這個流行,安排在寺廟內打禪三、禪七,報名還不太容易。我認識很多的人都參加過打禪,參加打禪的人要換上禪服、關閉手機、禁聲禁語、吃素食,整天不是靜坐,就是做一些寧靜心靈的事情。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所有人都需要靜心。」
 
許多人都能朗朗上口靜心。多數人談到靜心雖不排斥它,但會認定它只是個生活外的多餘東西。到底靜心是生命中多餘的東西?還是並非多餘?
 
到底靜心是生命中多餘的東西?還是並非多餘?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內在世界的投影」
 
如果你曾解析過你的生命,你會發現到:「你所面對的世界有兩個,一個是外在世界,一個是心靈內的內在世界。」面對這兩個世界,你也許會理所當然的認定:「對你而言,外在世界的一切變動是個客觀、獨立的,非你所能影響。」我相信多數人都如此認定,但實情並非如此。
 
我希望與你分享一個你也許並不清楚的秘密: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電子科技帶來幸福?」
 
現代先進電子科技,為人們創造了很多生活上與工作上的效率與方便,好處多到不勝枚舉,多到每一個人生活中絕大部分的內容,都變得與電子科技有關。但在享受電子科技之餘,很少人會去問一個問題:「電子科技真的能帶出生命的幸福嗎?」
 
記得我在很小的時候,物質生活非常匱乏,但學校的教育非常輕鬆。記得教科書都是薄薄的,裡面內容不多,學校每天給的家庭功課很少,半小時內就做完了。做完後經常會到家附近的泥巴地上玩彈珠,爬樹、黏知了或抓蚯蚓。有的時候會沿著鐵道,在鐵軌邊上撿火車乘客丟下來的香煙盒。我猜現在小朋友們絕對看不上眼這些遊戲內容,但它們卻是我們小的時候全部的娛樂。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我喜歡面對恐懼」
 
在我年輕的時候,我對於生命本體一直很敏感,老是愛問「為什麼這樣」、「為什麼這樣」。我一直不喜歡心裡有個黑森林,林中充滿著對現世與未知的疑問與恐懼,我更不喜歡它們騷擾我理當美好的生命。
 
面對充滿著怪獸鬼魅的內在迷霧,我有一個習慣,那就是:「當發現恐懼存在時,我不會躲藏,假裝恐懼不再,我會站在恐懼前面的門口,強壓顫抖的大腿與恐懼的心,對恐懼大聲的說:「出來」。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知識阻礙創新。」
 
許多熱愛學習的人會說:「知識很好,而且知識越多越好,因為豐足的知識是幫助我們創新的必要基石」。這個想法其實是個繆思。真實的答案反而是相反的:「知識不但不能幫助你創新,反而會是阻礙你創新的絆腳石。」
 
為什麼呢?因為知識永遠是有限的,是制約的。它有點像是積木盒裡的老積木。不管你如何絞盡腦汁努力堆排老積木,得到的永遠只是舊酒裝新瓶,貌似新酒而已。但這個謬思存在於現今大部分的教育體制中。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生命的填充題。」
 
上篇討論的教育議題, 可以延伸到個人的生命。
 
現代多數人生命中所做的一切,幾乎都是去滿足填充題,這些填充題也許是父母給的,也許是社會價值觀給的,也許是自己給的。不管是誰給的,當他們的生命被填充題制約後,他們能夠擁有自由嗎?能夠在缺乏自由心下,理解生命真正該做的是什麼嗎?或者真相的是什麼嗎?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前世今生存在嗎?」
 
維吉尼亞大學的史蒂文森記錄了論百個幼童有關前世今生的案例。他接受Discovery頻道在前世今生方面的專訪。
 
至今,報導前世今生的案例非常多,有些是從靈異能力去感知,有些是從某些人的記憶中去發現,也有些是從催眠中取得。這些案例是真實的嗎?
 

文章標籤

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