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可道,非常道

 

有人統計過,全世界翻印最多的二本書是「聖經」與老子的「道德經」。

 

老子的「道德經」談的是「道」。它開宗明義第一句話說的是: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。這句話用白話解釋是說:「道是可以說明的,但說出來了,就不再是那個宇宙終極的道。」

 

道是可以說明的,但說出來了,就不再是那個宇宙終極的道

 

論億的人都研讀過老子的道德經,但看不懂的人很多,看了似懂非懂的人也不少。至於真正悟老子「道」人則幾近絕跡;對於這個論點,也許一些自稱悟道的人會抗議;呼應這個抗議,我有三點要說。

 

其一:

 

如果所謂悟道者已經悟道,他根本不會抗議,因為抗議是眾生在思想下的對立情緒。如果悟道者已如佛陀般,悟到一切法非法、相非相,那他又何必執著抗議呢?

 

其二:

 

「道」本來就是不能說的。思想下詮釋的「道」只是人的臆想,而非真實的「道」。而言語既是思想的延展,那抗議下說出來的,又怎麼會是「道」呢?他既知道「道」不必說,也無法說,自然也不會抗議。

 

其三:

 

「道」是在心靈清淨空寂的被動覺知中自動湧現的。換言之,它是被動無求下的自覺。既然「道」是如呼吸般被動的無念自覺,又何有抗議呢?

 

抗議不過仍是求道的外在展現,不是嗎?

 

如果你想「求道」,你反而會求不到,因為當「想要求道的心性」存在時,你的心會變成是主動的、企圖的、思想的與焦慮的。這種心性反而會令你喪失了聆聽到「道」的機緣。

 

有些人想修習「道」,但不相信自己能參透,因此他會不斷的去拜上師、參加法會,他希望藉由別人的幫助修習「道」。但請接受建議,不要去詢問上師「道」是什麼。如果上師說他知道,他說的會可能是假相,因為連老子都表達他既不能說、無法說、也不想說。既然老師說的「道」可能是假相,那你又何必扮裝已聽懂了呢?如果老師誠實說他不知道,那你也自然不必再問,不是嗎?

 

「道」既不能被渴求,也不能被說明。言語的說明或者思想的推衍,都非真相。

 

二千年前的佛陀涅盤前已悟了「道」。佛陀悟「道」過程中沒有上師教導,沒有老師幫忙加持灌頂,也沒有經書可供研討背誦。他對「道」的認知,是祂在菩提樹下孤獨靜坐多年後的心靈體悟。這些體悟不是外求的,而是由祂深層自性中自然浮現的。

 

佛陀悟「道」過程中沒有上師教導,沒有老師幫忙加持灌頂,也沒有經書可供研討背誦。他對「道」的認知,是祂在菩提樹下孤獨靜坐多年後的心靈體悟。這些體悟不是外求的,而是由祂深層自性中自然浮現的

 

他說給須菩提聽的一切,不是「道是什麼?」,而是「什麼不是道!」此外,須菩提將佛陀言教記載在金剛經時,佛陀並沒有對須菩提說明:金剛經中記載的一切,並非成「道」的方法。但後人誤解了,認定金剛經中的內容是求道法門。因為這個誤解,促使後世的人不管背誦經書萬千遍,都效果欠佳。

 

如果你想如實的覺知佛陀或老子體驗的「道」,它沒有捷徑或速成班。你無法像港星周星馳在電影「如來神掌」中,花十元買本「如來神掌密技」,就練成了一身功夫。你必須自己經由靜心啟始,親自去體驗佛陀與老子所體驗的,而不是去背誦或嘗試理解佛陀或老子所說的。這個成就的過程得靠你自己,任何老師教導都沒有用。

 

如果你同意這段看法,你就得理解你必須放棄對權威的依賴,自己也找顆樹(沙發也好),像佛陀般孤獨的靜心。去在寂靜中覺知內在自性傳給你的訊息。

 

如果你同意這段看法,你就得理解你必須放棄對權威的依賴,自己也找顆樹(沙發也好),像佛陀般孤獨的靜心。去在寂靜中覺知內在自性傳給你的訊息

 

你要學習像是個寧靜的、孤單的貓頭鷹,站在山頂的高枝上靜靜的看著這個世界的一切,在看的時候,你沒有思想,沒有情緒,沒有想要什麼,也沒有想做什麼,你唯一做的,就是靜靜的覺知一切。

 

好的心靈導師不會告訴你必須向他學習,不斷的教導你知識,或者鼓勵你反覆背誦信仰。如果他如此做,他就是打算將你變成鸚鵡,就是否定你成就達「道」的機會。他該唯一要你做的,就是教你嘗試靜心,並給你不要半途而廢的信心。

 

想像一下。

 

如果你眼前有一盤糖醋排骨,你會不會很害怕?害怕不相信自己有能力體會這盤糖醋排骨到底是什麼味道?你會找個「糖醋排骨上師」教導你感受糖醋排骨嗎?你為什麼不自己品嘗排骨?

 

想要品嚐「道」嗎?要學習佛陀,將自己的心經常放置於深層的寧靜。願意的話,不妨撥點時間聆聽我們的「放鬆語音」:寂靜覺知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劉心陽醫師 的頭像
    劉心陽醫師

    劉心陽醫師心靈園地

    劉心陽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