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擁有的是那種自由?
三種型態的自由
當你選電影如果只能選一場電影,你不想挑個好片子看嗎?同樣的,面對這個獨一無二的生命,你不想盡情去歡喜的享受生命,讓生命燦爛美麗?這樣的生命觀,不是比平淡無趣的生命更好玩,更值回票價嗎?
要生命燦爛美麗,只有一途,就是你得有一顆自由的心。每個人喜歡自由,誰喜歡被約束。當心自由後,它所引導你做的一切,都將是歡喜與燦爛美麗的。
誰不喜歡自由?多少人為了自由,卯盡全力,汲汲營營求取,但卻仍然沒有自由,在現代,自由是稀有的。我大膽的猜測,人群中擁有真自由的人會不到10%。
部分的人可能會質疑這個數字,會抗議:「不會這麼少吧!」其實我們口裡所謂的自由,其實擁有三種形態,而非單一形態,其中二假一真,只有一種型態的自由是「真自由。」就因為如此,我才判定多數人擁有的自由並非自由,我稱它們是「假自由」。
所謂假自由,就是它根本不是自由。
要分斷自由的真假,得先探索不同型態的自由。往下,我們不妨一齊來探討所謂的「假自由」與「真自由」,看看有現代有多少人擁有真自由。
第一種自由:消極的自由
消極性的自由指的是:擁有「拒絕說什麼」或者「拒絕做什麼」的自由。
譬如說:
- 父母告訴女兒要午夜前回家,女兒不希望如此。
- 公司明令要加班,員工不希望加班。
- 政府要通過服貿經濟政策,但一些人不願意接受。
在生活中,我們一直自覺被環境中的某些教條、律法、文化、他人或自己的恐懼,去逼迫著自己去「不做這個」或「不要那個」。我們恨這些東西對我們身體與心靈的阻礙與制約,想要掙脫它們。我們想掙脫的衝動,是基於恐懼、憤怒、悲傷等情緒的驅策,而自覺不得不這樣去做。
有些人認為:「擺脫什麼東西」就是自由。但其實掙脫束縛或阻礙並非自由,它不能算是自由,它只是對立「不自由」的「反不自由」。
要存在真自由,必須在心念與行動上存在著無條件的恆久寧靜、喜悅。相反的,當生命行動本質上存在擺脫恐懼、反抗或對立的陰影時,就算是該行動如願達成了,也沒有喜悅可言。這種擺脫或對立的反不自由是假自由,它不是真自由。
真自由不是擺脫恐懼、反抗強權或對立心緒下的一種「反應」。促成「反應」的行動,只是被強迫激發的勇氣而已,與自由無關。
真自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。它既不是擺脫什麼恐懼東西的一種被動反應,也不需要任何勇氣,它只是在無所求的寧靜心智下,一個如呼吸般的自然行動。所以,真自由和消極自由的差別是:「消極自由是反應,而真自由是自然的狀態。」
第二種自由:積極的自由
第二種自由叫做「積極性的自由」,它指的是:「擁有想要說什麼」或「想要做什麼!」的自由。
譬如說:
- 父母告訴女兒要午夜前回家,女兒不希望如此。
- 公司明令要加班,員工不希望加班。
- 政府要通過服貿經濟政策,但一些人不願意接受。
第二種自由叫做「積極性的自由」,它指的是:「擁有想要說什麼」或「想要做什麼!」的自由
許多人認為:「能夠自主選擇一些東西或行動」就算自由了。能夠「選擇」,能夠「我是這樣」,或者「我要那樣」,就算是自由嗎?對比來說,「積極性的自由」是比第一種反應形態的自由更接近真自由,因為它是主動性的自由,但它仍不能算是真自由。為什麼呢?
心理在「想到得到些什麼東西」的期待與企圖下所引導行的行動,本質上都會隱藏著「得不到」、「怕失去」、「想得的更多」與「失去」的恐懼。對這一點,你該很清楚。請試想,「想到得到些什麼東西」的裡面會有真自由可言嗎? 「想到得到些什麼」本身就是一個制約,它哪是自由。
所以,不管是「消極性的自由」或者是「積極性的自由」,它們都是製約於思想下的行動。任何制約,都隱藏了壓力、恐懼與痛苦,不是嗎?所以,思想下的行動都非真自由。
當慾望瀰漫在心靈時,我們會不小心的一把慾望、野心誤認定為「自由」。我們會努力張顯自已的存在,侵略性地執著自已的意見、判斷、評價與教條。我們會說,這一切就是自由。但是這是自由嗎?侵略、壓縮別人自由的自由,絕非自由。
事實上,多數人只在有限的生活範圍內尋求「可選擇的」或者「可拒絕的」自由,他們並非擁有真正的自由。這種假自由引導的生活其實很有限,很無趣,也很掙扎。
談論到此處,請不要輕易的認同這些論述,對自己說:「我完全理解了。」因為「理解自由」與「促成生命自由」並非同一個平台的等價事件;生命呈現自由的實體展現,必須是後者,而非前者。
面對自由的生命議題,人們會大量閱讀知識、學習,希望改變;但多數人肯終陷入文字遊戲或口舌爭辯而已,他們無法真實改變。所以,要改變就是要深入滲透參研,不要陷入思想的遊戲。
多數的人誤解自由,也沒有享受過真自由。真自由與假自由是不同的:
- 它不是想要拒絕什麼的心念,因為那是壓力下的對抗。
- 它不是不是想要獲什麼的心念,因為那是企圖心與目標論下的渴求。
- 它不是呼應外在環境而產生的一種反應,因為這種「反應性的心念」都會帶來對抗、壓力與痛苦。
- 它不是思想下的行動,因為思想的背後永遠是以「我」或者「小我」為核心的私慾。
- 它的過程中沒有回憶、未來與時間,它純然只停留在剎那計數的當下。
真正是自由是什麼?
- 它不是呼應外境的行動,它是心靈在當下的一種境界。
- 它的存在中沒有企圖、理想、目標、慾望、人生觀、貪糜、忌妒。
- 它能免除被過去的經驗習慣、特定信仰、思維模式與哲學約制與束縛。
- 它是內在無念下自然湧現的自主行動。
- 它是無思想下的存在狀態,一種感覺。
自由不是「在憤怒恐懼下要擺脫什麼約束的自由」,也不是「慾望下想得到什麼的自由」。自由就是自由,它沒有原因,它如清水般沒有雜質,它如蝴蝶般在花叢中自在的飛舞,它是因自由而自由的自由。
想像一隻蝴蝶採蜜。當它在花叢中採密時,它會自在歡喜的在花叢中飛舞;它並沒有計劃採蜜,它只是採著蜜,它也沒有計劃採完這一朵花的蜜汁後,下面將要到那一朵花採蜜。蝴蝶飛舞、採蜜,都像是呼吸般的自然。
自由就是自由,它沒有原因,它如清水般沒有雜質,它如蝴蝶般在花叢中自在的飛舞,它是因自由而自由的自由
例如說,你去畫畫。你畫畫的原因不是因為要賺錢、掌聲或成就感;而你畫畫是因為喜愛畫畫,你畫畫時充滿了自在、開心與創造,所以你畫畫,這就是自由。
另舉個例子。你(妳)好愛著一個女人(男人),好希望與她(他)共渡生命。這種喜愛的背後,幾乎找不到一絲理由、企圖、或者慾望,你只是想愛她(他)。你(妳)會自動的想為她(他)做些什麼令她(他)快樂,你(妳)也不介意對方會給你(妳)些什麼?這種愛,是無條件的愛,也是自由的愛。
所以請瞭解,自由不是刻意去做什麼,它是心靈自動湧現的一種素質、一種狀態。當你的心靈缺乏這種素質時,任你做什麼都不會擁有真自由。
如何找尋真自由呢?
假自由的心像是海,就算是海面無浪,貌似寧靜,但實質上海水永遠不休的波動著,海底也永遠暗潮洶湧。多數人們的心像海,永遠一刻也不得安寧。當心不安寧的時候,試圖安撫焦燥心念的一切行動,會令自由不在。
當人們覺察到這一點時,也許他們會說:「好吧!我懂了,我發誓要開始寧靜」,但用意志力去學習寧靜都沒有用,就算有變化,也仍是暫時的。
當人們找不到寧靜,找不到自由,他們會沮喪,會掙扎,會找尋自由的代替品。他們開始由其它宗教、信仰、方法、制度、知識或祕術修練中去找尋神的蹤跡、天堂,或者靈體的永恆。
但如果你仔細觀察,就會發現,這一切會讓求自由的道路變的更狹窄。他們的心背負了太多思想、知識、信仰上的製約,它們都在破壞「自由」的素質。
如何培養真自由?
自由的心必需是真實寧靜的,它像是無風幽谷中的水潭,由潭面到潭底,平靜無波。有了寧靜,就能放下熱愛東西的思想。當思想消散時,內在深層的無意識會自動引導你去做你所歡喜的一切,自由此刻就湧現了。
自由的心必需是真實寧靜的,它像是無風幽谷中的水潭,由潭面到潭底,平靜無波
有空多靜心吧!自由存在於深層寧靜的意境中。如果有興趣深入自由這個議題的話,不妨撥點時間,分享我們有關自由的影片:
留言列表